1)第一零六三章 云南有好盐_父可敌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父可敌国正文卷第一零六三章云南有好盐其实说实在的,狗大户们已经赚了大钱,被老六养刁了胃口,自己已经有点儿看不上西南的这些陆上生意了。

  比方说茶马贸易虽然也是贸易,但运力的局限就决定了,茶马贸易永远无法与海上贸易相比。

  当然将来打通了出海口,又另当别论了……不过那是后话。

  可跟着他们吃饭的人多着呢,手底下还有的是人等着发财呢。何况越是家大业大越要分散风险,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不然哪天王爷罩不住了,朝廷重新海禁,他们就得喝西北风去。

  这也是他们如此热衷于,王爷的重商主义的原因。唯有扭转了重农轻商的顽固思想,才会避免生意再大,也会被朝廷轻易拿捏的可悲局面。

  “眼下还不是茶马生意扩大规模的时候,得等到朝廷收拾了麓川,修好了路设好了驿站,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,才是大张旗鼓干起来的时候。”朱桢便逐条分解道:

  “滇铜也是此理,东川那边还没太利索。因为铜矿的事情,那边土司去年闹的也最凶的,年底本王召见都没来几个。我看他们现在可能没了造反的胆子,但肯定敢于拦路抢劫的。而且去年他们损失那么大,今年一定会拼了命的找补回来,抢的肯定更凶。”

  “加上路也没修好,炼好了铜,也很难运出来。所以铜矿也要先放放。我们还是先搞井盐吧。”朱桢说着沉声道。

  通过打井的方式,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盐就叫井盐。

  世人皆知四川出井盐,然而云南的井盐丝毫不逊色于四川。而且滇中、滇南、滇西皆有盐井,号称滇中九。不但产量大,品质也十分优秀……

  云南所产的滇盐雪白细腻,口感也更好,所以比海盐畅销,很受内地民众喜爱。盐商们自然也对其趋之若鹜。

  狗大户们也都很心水,谁不想在海商之外,再多个盐商的身份呢?

  “怎么搞,开中吗?”程前试探问道。

  “对,开中!”朱桢重重点头。

  中盐之法,军守边,民供饷,以盐居其中,为之枢纽,故曰开中。

  洪武三年,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,当时的山西参政杨宪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,凭引购盐运销于指定地区,解了大军的燃眉之急。从此开中法便成了朝廷的常用工具。

  云南运粮困难,朝廷压力很大,商人们的力量加进来,帮着朝廷输粮,可以大大减轻官府的负担。

  “当然,你们输粮同样很困难,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,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。不过你们可以换个思路,同时在云南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,生产粮食,就地入仓换取盐引,以便更多地获利——此乃商屯之法也。”朱桢又介绍道。

  “这个方法好!”众大户不禁赞道。

  罗贯中摇头晃脑:“孔子所谓‘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惠而不费。”

  “瞧瞧,咱罗老师就是有文化。”朱桢笑着给老宝贝点了个赞。

  “可要是我们招募长工来了,看到王爷给移民的政策这么好,跑掉了怎么办?”有人出声问道。

  “跑掉就跑掉了呗,肉烂在锅里,只要别跑出云南就行。”朱桢却不以为意的笑道。

  “哈哈也是,就当帮王爷移民了。”大户们也很看得开,当有了更高的追求,人就不会锱铢必较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w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